《[综主猎人]天才和天才的朋友们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盘锦大有小说pjdayou.com
1981年,科雷亚巴特罗在卡金首都一所寄宿制小学读书。一天晚上,他在图书馆晚自习到了闭馆才离开。他是在最后一个走的,刚出大门,就听到墙角传来一声微弱的声响,乍一听像猫叫,但第二第三声响起时,他确定这不是猫叫,而是婴儿的哭声。
他拐进墙角,那里什么人都没有,只有两个巨大的垃圾箱,一个什么标记都没有的是普通垃圾,另一个标记有三个箭头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可回收垃圾。他竖起耳朵分辨,听出那哭声来自可回收垃圾箱。
他把垃圾箱的盖子掀开,堆叠在一起的硬纸板上,果然躺着一个小小的包裹。
管生不管养,这样的例子社会上数不胜数,但是既然把她丢在小学图书馆的垃圾堆里,说明亲生父母多少是个读书人,虽然结果更有可能是被打扫卫生的人先发现就是了。
他把襁褓打开。是个女孩,襁褓内侧写有“迪雅”以及出生年月日,想必是亲生父母给起的名字。
科雷亚巴特罗的父母那时都不在卡金,而是住在阿尔本格勒联邦的vern附近。于是他把捡来的女娃先带回了家,电话通知了父母。
“遇到孤儿,不是应该交给孤儿院吗?”
玛丽对儿子有些无语。
“可是孤儿院对孤儿都不好。”
儿子少年老成地说,“只会沦为童工罢了。”
“那你准备怎么办?”
妈妈叹了口气,“我和你爸爸到年底才能回国。”
办理领养手续需要监护人本人在场。希格斯正在vern工,而玛丽在当地一所大学重新当起了留学生,两人都有固定的行程,不可能为了儿子的个人举动而立刻回国。她希望儿子能知难而退,养孩子又不是养阿猫阿狗。
“我把她寄放在邻居阿婆家了。”
儿子气定神闲,“阿婆一个人没事干,很高兴地同意了。”
电话那边沉默了。
玛丽对儿子的坚持和独立果断的行动感到佩服,没再说什么,只说不能提前回来,让儿子把那孩子的资料发过来。
玛丽和希格斯回国前,科雷亚巴特罗每周日会发来一份汇报,记载着迪雅这一周来的饮食、睡眠、活动情况。他还强调迪雅学习能力惊人,他们回来亲眼看到她的话,一定会被震撼到。
玛丽觉得儿子就像一个天天晒娃的妈,比她这个当妈的还要称职。
等到他们回到卡金过年,才充分体会到儿子的心理。
房间里摆满了书——不是给婴幼儿看的图画书,而是满满都是字的各种知识类书籍。
“不对!这个也不对!全错了!”
书上还被迪雅画上了许多大大的红叉。
小女娃一边哇哇乱叫,一边在书堆上滚来滚去,一伸手就从书上撕下来一沓纸。
嗯,寄养在阿婆家没几天就出现了这种事,所以科雷亚巴特罗只好把她抱回自己家放着。当他去上学的时候,就把她放在书房的婴儿床上,在床边准备好一天份的饮食,再把书房门锁上,这样就不用担心她一个人爬出去。
这样的天分,放到孤儿院任其自生自灭的话,简直是暴殄天物。
希格斯和玛丽欣然同意领养,还暗中同情她的亲生父母,居然丢掉了这么一个宝藏女孩。
此前因为生育和抚养儿子,在卡金的玛丽和在vern的希格斯长期异地,夫妻关系日趋紧张。玛丽正是因此才把儿子送去寄宿制学校,自己宁愿重新读个书也要跑来丈夫身边的。
希格斯显然也喜欢这个神童,玛丽觉得迪雅会成为改善夫妻关系的纽带,于是再次放弃学业,将她一起带去vern所在的阿尔本格勒联邦抚养。那之后,两人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了迪雅身上,对在卡金的亲生儿子却越来越不管不问,反正他什么事都能自己处理得好好的。
迪雅3岁时,被玛丽带着去菜市场,看到摊前正在宰杀活鱼的小贩,伸手就去夺他手里的菜刀。
“请住手!小鱼鱼会疼的!叔叔你感觉不到疼吗?”
小女孩边哭边喊,不顾自己握着刀刃的手鲜血淋漓。
玛丽费了好大功夫才制止了养女,赶紧叫来了救护车,又向鱼贩赔礼道歉。
医院里,医生问迪雅为什么要这么做,她说:“小鱼鱼被剖开的时候,我好疼,好像我也被剖开了一样。”
这句话让玛丽联想起某部电视剧的主角——他患有潜在抑郁症,其他人身上发生的痛苦会让他感觉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,甚至为了帮助别人脱困,不惜以身犯险。
为了应对迪雅的特殊情况,玛丽自学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抽风的鱼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盘锦大有小说pjdayou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